目录
八面来风
安徽省迎新春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启幕 李小波;1
2019—2020年度安徽省社会科学奖揭晓 章韬;1
教育观察
高校硕士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探路 张笑寒;邹坤;2-5
高等院校劳动教育教学评价方法研究与实践 林青炜;袁赛瑜;6-10
卷首语
滋芜书画二题 3
教育管理
“双一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与提升路径 刘泽文;彭雪雁;11-15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高校新生学风建设研究 张异;谢东旭;刘育阳;王晋瑄;16-19
产教研融合的地方院校“三创”教育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张阳;20-22
论新时代高等教育中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实现路径 许景贤;许英凤;23-26
高校大型科研设备共享管理现状及对策 郝丽;李霞;董易;刘彦博;27-30
基于BIM+GIS融合技术的智慧校园建设研究与探索 郑玥;31-34
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提质增效的实践路径研究——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义教筑梦联盟”项目为例 马伟民;35-39
思政教育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智慧课堂构建的原则 王学锋;吕芳芳;胡娱;40-43
高校思政课提升学生主体性的三重维度 刘瑶;44-47
精准思政视域下高校网络育人的载体选择和方法创新 李刚;48-51
孔子君子人格思想对新时代大学生人生观培育的启示 邱薛颖;52-55
疫情背景下青少年积极情绪培养路径探讨 陈昌芬;56-60
教改教法
疫情背景下大学线上教学质量的理论框架与保障机制研究 吴冰野;姜骞;61-63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慕课教学中教师话语的主位分析 时常珺;64-67
翻转课堂教师的角色冲突与融合——基于生成哲学的视角 朱丹;林国浒;68-72
高校人文素质课教学模式与创新研究 叶志义;李燕均;王慧敏;王毅飞;73-76
基于OBE理念与课程思政的新制度经济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尹玉婷;李冀恺;77-80
基于BOPPPS模式的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方案研究 陈廉;81-85
基于教育目标分类的教学设计探讨——以大数据导论课程为例 杨杉;周薛雪;86-90
学习软件打卡机制对英语学习效果的积极影响——以词汇打卡软件为例 施慧;谭俊杰;沈怡晴;秦点辞;91-94
“一带一路”倡议下商务英语(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研究 刘友全;95-98
原子核物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向东;郑晓敏;黄千红;李小华;99-101
工科学生科研素养要素分析与培养模式探讨 秦昌雷;黄鑫;杨仲卿;冉景煜;102-105
认证体系融合下的土木工程专业力学基础课程改革研究 郭晶;李晨亮;王超营;吴国辉;106-108
电路一流课程慕课资源建设 闫蓓;109-112
基于知识图谱构建的信号与系统课程线上线下新颖学习模式研究 穆鹏华;晋刚;胡国英;贺鹏飞;王中训;姜佩贺;113-117
基于STM32的嵌入式系统综合实验设计 胡瑛;乔汇东;118-122
中药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索与实践 刘怡;程卫东;华玥;袁立霞;123-125
“产出导向法”在医学汉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以病历写作为例 尉桂英;126-129
学前教育美工区角创设数字化应用技术初探 闵橙弋;130-134
家园共育理念下的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教育课程建设初探 宋平;俞晓慧;135-138
课程思政
话语分析——高校英语课程思政研究的新途径 王召军;139-142
课程思政理念下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改革探索 张萌;冯丹;祁宝川;陈伟红;143-145
PLC原理及应用实验教学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安宪军;146-149
基于课程思政的“物联网系统集成”课程教学研究 杨霞;150-153
职业教育
高职工科类专业产教融合现状与实践困境研究 郝丽波;154-157
创新创业教育及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机电类专业贯穿式综合实训室设计与实践 姚佳;158-162
中职学校优秀班集体建设的策略研究 苟宏亮;163-166
基础教育:“双减”专题
“双减”政策执行效果及政策建议——以舟山市普陀区为例 李莉;蔡成林;167-169
“双减”背景下小学低学段的“趣味考试”:价值与困境 吴沂骏;170-175
“双减”政策背景下家校合作共建居家学习新模式 佟尧;周铁民;176-179
“双减”背景下初中生语文作业情绪分析及优化策略 李思敏;180-183
文化博览
目的论视域下间接祈使句翻译缺失现象探究——以《蛙》越译本为例 黄晓龙;卢锦缨;184-188
圣音竹 张春生;2
龙头老太(续前) 方兆祥;189-190
铁血残阳(续前) 甘臻;191-192
平原的密码(续前) 许辉;193-194
兔年说兔 许国华;195